更新时间: 2023-05-05
为了解决问题,早期电机调速的重点一直是直流电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首先掌握的是整流技术,而且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也非常适宜某些场景需求,**简单的调整电枢电压的方法就是串入电阻,阻值越大,压降越大,直流电机转速越慢。
然而,直流电机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例如:集电环及碳刷需要定期维护、直流电机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等。这就意味着,在大范围的电机应用中,直流电机并不适合。
而交流电机与直流电机相比,内部结构就要简单很多,没有换向器等结构,制造方便,牢靠稳定,适合于高转速,高电压,大电流的应用场合,**需要解决的便是交流电机的调速问题。
早在 1888 年,交流电和交流电机就已经问世,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交流电机都因为其结构原因,只能以一个或多个固定的速度运行,其转速与频率成正比,与极对数成反比:
n = 60 f( 1 - s )/ p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转差率 s 和极对数 p 都是电机的固有特性参数,在电机制造完成后就不能改变了,若想自由的调节转速,只有改变其动力电源的输入频率f;而在变频器诞生之前,基本没有什么手段能自由调整电网电压的频率。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处理器和晶闸管越来越成熟,已经可以使用微处理器控制晶闸管的导通状态了。这样,使用微处理器控制上下桥开关元件的导通闭合,按照特定的时序连续完成动作,就能够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逆变技术;同时,我们可以调整功率元件开闭的动作周期,即可以实现对逆变输出频率的调节。
**,再结合整流技术,我们就能依据所需电源的幅值和频率,把电网的标准频率,快速转换成相应频率,相应电压的交流电,从而改变电机的输入频率,实现对交流电机转速的调节控制;经过漫长的技术发展和科学家不懈努力,变频器在一次次应用中升级和演化,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下一篇:1756-C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