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的特点是产品和技术交叉缠绕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是元器件厂商,包括芯片、激光雷达、舵机等,这些厂商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并且如果中下游出现快速爆发,则产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中游包括语音提供商和图像提供商,这个版块相对比较独立,数据和算法是其核心竞争力,中游产品板块包括从设计、加工一直到营销,品牌、渠道和产能是其核心壁垒,如果做产品的公司能够通过操作系统建立起生态圈,将成为其重要壁垒,中游的语音图像板块和做产品的板块通过虚拟和实体向下游各个场景的消费和流通环节进行渗透,各个场景按照产业化的难易程度进行产品的迭代放量,成为中上游的强力引擎。
扫地机器人:**成熟、**容易产业化的应用场景
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分为三个层次
当强大的消费需求驱动行业变革时,必然会带动技术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不断下降,服务机器人具备消费品属性,归根结底还是需求驱动,将从具体场景出发放量。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在于两点:是否刚性需求和使用频次,其强弱频次决定了场景。需求越强,频次越高的服务机器人场景越容易催化放量,目前产业化**成熟的是扫地机器人和客服机器人,其背后是高频需求的带动,发展迅速的是陪护机器人和早教机器人,其背后是刚性需求的推动,而其他机器人由于频次和需求均不及前述机器人,所以在产业化中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服务机器人需求场景根据市场化程度,可分为三类:原有需求升级、现有需求满足、未知需求探索。原有需求升级是市场已经存在的,包括早教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早教机器人相比学习机增加了人机交互的内容,扫地机器人相比吸尘器增加了自主的路径屏蔽算法;现有需求满足是由于机器人采购成本低于人工成本而采用服务机器人,包括智能客服、陪护机器人等;未知需求探索在现阶段的需求并不强烈,如管家机器人等。
上一条:MPRC 086349-002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公司名称”手机网站】